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题目
正议大夫邓州蔡确观文殿学士差遣依旧制元祐四年二月己巳 北宋 · 曾肇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三七五、《曲阜集》卷三、《皇朝文鉴》卷四○、《文翰类选大成》卷一三
法始于贵者,所以示朝廷之公;
恩笃于旧臣,所以为天下之劝。
眷吾近弼,尝诖微文。
虽符守之既更,顾宠名之尚阙。
吏民安仰,廉陛未尊。
具官蔡确,材术疏通,谋猷肤敏。
与闻机政,自元丰之纪年;
升冠宰司,当永裕之复土。
属均劳于辅郡,旋褫职于殿庐。
原情无他,在法当复。
尚淹时日,以塞人言。
未忘矜念之心,难废公平之典。
备顾问于帷幄,稍还近班;
宣条教于翰垣,益思尽瘁。
按:年月日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二补。
持正山房书事 明 · 李湜
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:四雨亭集卷之下
宦路千钟客,山房万卷书。
溪云村路黑,松月夜窗虚。
萧洒唯松竹,幽深少里闾。
家僮烹贡茗,来报黑甜馀。
蔡确不合陈乞颍昌府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三九、《尽言集》卷六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二、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二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○九九八
右,臣伏闻知邓州蔡确上章陈乞颍昌府,以便私计,虽未知可否之报,而󲦤绅之议,卒皆不平,敢具佥言,上达天听。
奸邪阴险,盗据宰席,不能正身率下,宣明教化,而纵其弟硕招权纳贿,赃污狼籍,有司论罪,当以大辟。
陛下特加宽贷,止送韶州编管。
本同居,众谓预闻其事。
朝廷既不穷治,惟以失教责之,削其职名,出临偏郡。
仅能周岁,易守南阳,当时议者已谓牵复太速。
顷至贬所,亦止踰年,遽上言,乞令内徙,陛下屈天下之法,移置黄州
曾不旋踵,自请近镇。
臣窃谓所以敢萌意外之望,益肆无厌之求者,盖见近日政事多尚姑息,是以先用其弟量移之请尝试,朝廷既不能沮止奸谋,遽可其奏。
确知执政莫不畏己,遂敢陵蔑公议,轻侮朝纲。
虽屡蒙非常之恩,犹不能满之意,复托亲老,愿移大藩,盖有以启之也。
臣恐小人侥倖之心,势犹未已,往往再乞放逐硕便,或自求京师宫观差遣,以就医为名,然则陛下又将许之乎?
之朋党,太半在朝,夙夕引领,以俟复用。
若使渐得亲近,广为路歧,异日盗权乱政,无不由此而始。
况辅弼大臣既以罪黜,虽领帅节,未复职名,考之典故,犹是谪籍,岂有不因诏除,辄求自便?
此风寖长,则陛下赏庆刑威之柄遂为虚名,国家纲纪必至堕紊,不可不慎也。
伏望圣慈,明敕三省,报罢奏,以正国体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一 元祐四年四月七日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五、《三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一二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伏见知汉阳军朝散郎吴处厚缴进蔡确安州日所制《车盖亭诗》十篇,多涉讥讪,而二篇尤甚,非所宜言,犯大不敬者。
臣按得性阴险,立朝奸邪,象恭滔天,有共工之恶;
言辨行伪,挟少卯之才。
遭遇幸会,致位宰席,不能正身率下,宣明教化,而纵其弟硕交结群小,公纳贿赂,盗用官物,不知纪极。
闺门之内,奉养豪侈,饮食声色,衣服器玩,肆为奢僭,制踰王公。
是时硕为军器少监,俸入有限,而用度如此,确实同居,岂不知其所来乎?
朝廷既不穷治,又贷其弟之死,止以失教为名,黜守安陆
天下公议,谓罚不能当其罪。
固宜痛自惩艾,图报大恩,而乃不自循省,辄怀怨望,借唐为喻,谤讪君亲,至于沧海扬波之语,其所包藏,尤为悖逆。
自谓齿发方盛,足以有为,意在他日时事变易,徼幸复用,摅泄祸心。
跋扈怀梁冀之奸,睥睨蓄魏其之志,此而可舍,国法废矣。
伏望陛下察其情理,断以至公,出处厚之奏,付之有司,特行按治,明示其罪,以谢天下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二 元祐四年四月十日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近以知汉阳军吴处厚缴进蔡确安州日所制《车盖亭诗》,怨谤君亲,情理切害,遂具论列,乞正其罪,未睹指挥施行。
臣闻之朋党,太半在朝,造播巧言,多方救解。
且谓处厚事非干己,辄尔剡奏,近于刻薄,此风浸长,恐开告讦之路,臣窃以为过矣。
西汉郦寄,天下谓之卖友,然而摧吕禄以安社稷,前史谓谊存君亲,不以为贬。
之罪恶固已贯盈,不自省循,肆为讪斥,人神之所共怒,覆载之所不容。
处厚外官,虽无言责,见悖逆不道,发于忠愤,名则出位,情实爱君,取舍重轻,未为无理。
惟陛下勿恤浮议,早正典刑,使大奸无幸免之门,朝廷无异日之患,天下幸甚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三 与梁焘吴安诗同言 元祐四年四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等早来,臣焘、臣安诗延和殿进对,具陈蔡确怨谤君亲,情理切害,因曾上禀言路,更有何人论列?
伏蒙宣谕:「惟卿等及刘安世外,它人别无章疏」。
臣等窃伏思念,国家设御史,本欲肃正纲纪,纠察百僚,虽小犯朝廷之仪,犹俾弹治,今来蔡确悖逆不道,指斥乘舆,而御史台职在按举,曾无一言,挟邪不忠,党恶无惮,未见如此之甚者。
臣等前章固尝以之朋党太半在朝,虑其造播巧言,多方营救,不谓御史当可言之地,并不纠劾,又虑奸党变乱公议,别有奏陈,恐开告讦之路。
臣等窃谓古人见无礼于君者,如鹰鹯之逐鸟雀,岂有目睹奸豪陵蔑朝廷,谤讪君上,乃欲置而不问?
苟非今日之事发,则其党与未易彰败。
臣等尚虑御史台知臣已有论奏,备礼一言,以塞外议。
若果如此,则其包藏奸状,益更明白。
伏望陛下留臣等此奏,候蔡确事毕,明正其罪,特行窜逐,庶使邪正有辨,不败国事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四 元祐四年四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五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近以蔡确指斥乘舆,情理切害,寻具论奏,乞正其罪。
虽已闻降指挥,下安州取索元本,及令开具因依,至今未见回报。
臣闻上自执政,下至堂吏之党与,殆居其半,百端营救,齐奋死力。
若使邪说得行,摇动正论,则朝廷之事极有可忧,此臣所以夙夜寒心,而过为陛下之计。
臣窃观二圣临御以来,日新圣政,蔡确之徒不得逞其奸志,阴怀怨望,窥伺颇急,然而深情厚貌,未尝形见。
今乃无故作为此诗,臣恐祖宗神灵,天地眷祐,疾恶贯盈,而以此机授陛下也。
臣伏见李常、盛陶居风宪之地,目睹蔡确无礼于君亲,而依违观望,曾不纠劾,及朝廷已有行遣,方始备礼一言,而又是非交错,皆无定论。
翟思已下,仍更不见章疏。
御史如此,纲纪何赖焉!
彭汝砺侍从论思之列,不以疾恶为心,反用开告讦之路为解。
其馀进说之人,臣虽不能知其名氏,然其所主之论,计与汝砺不甚异也。
臣窃谓李常等居可言之地而不言,虽言而阴持两端;
彭汝砺等不任言责,辄敢进疏,宜有高远之虑,出于世俗之表,而义存君亲者反责其告讦,悖逆不道者欲置而不问。
夫告讦之不可长则是矣,至于睥睨两宫、包藏祸心者,乃为可长乎?
朋邪罔上,孰甚于此!
若非之事发,则群小比周,无由彰败。
惟望圣心先定,勿疑流言,诛锄奸慝,决行威断。
庶几朝纲振举,邪正明辨,天下幸甚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五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近已四具状论列蔡确指斥乘舆,情理切害,乞付有司,按治其罪。
陛下圣德宽厚,体貌大臣,不欲轻信人言,遽行窜殛,遂降睿旨,令开具因依,及下安州取索元本。
近日窃闻安州皆有回奏,讪上之迹,尽如臣章。
虽文过饰非,妄意幸免,而情状明著,可以无疑。
臣闻昨移南阳,既离安陆,复遣亲吏取去诗碑,洗涤刮劘,靡有存者。
使诗意别无诋斥,虽刻之金石,固可自信。
惟其内怀觖望,志在谤讪,有慊于心,惧复流播,故令毁撤,欲以灭口。
推此言之,则之罪恶何可掩也?
伏望陛下特徇公议,毋恤浮言,明正典刑,以谢天下。
御史台官吏并不纠劾,及伺候朝廷已行遣后,虽有言者,亦持两端,并自馀臣僚,进说营救,皆朋党,不顾君亲,苟尚兼容,必为后患。
伏乞声言其罪,重行贬黜,庶分邪正,以肃中外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六 与梁焘同言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臣等近以蔡确怨望作诗,无人臣敬顺之礼,累曾奏论,乞正典刑。
朝廷指挥开具因依,仍令安州知州取索诗元本。
窃闻安州取索与开具,皆已奏到。
之开具,本无所用,徒为迁延行遣,令确知其事,因从容造说,交通求救,词皆虚妄,必不可信。
安州根究得诗,元书在粉板,后来削去墨迹,其板见在。
书之真状已著,削去其罪转明,更使巧诈辨给,此亦不能文也。
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,便可为据,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,不足为凭,罪在不赦,合寘诛窜。
恭以太皇太后以先帝遗诏,用故事,请权同听政。
当日备位次相,亲见本末,岂不知此事不是太皇太后本意。
盖为皇帝年在冲妙,以保护圣躬为切,事不得已,乃从权宜。
窃以前日遭值先帝大变之际,设或不依本朝典礼,上尊两宫,则宗社大计将如何哉?
之意,以为不然。
盖窃幸皇帝富于春秋,欲以大臣专权自作威福,包藏祸心,深不可测,此不可不诛也。
大臣之义,当归美报上,喜以福禄寿考称诵其君。
不能庶几于此,乃引竭海变田之事,肆为怨讟,密怀大恶之志,发为不祥之语,此不可不诛也。
赏刑者,人主之权也。
祖宗所以行威福而公天下,服人心,传之子孙,为万世法也,两宫亦不得而私之矣。
之罪,天下所共怒,天下所共怒,与天下共怒、共弃之者,在皇帝陛下与大臣也。
陛下崇养圣德,未专明断,所与议者在大臣,如少欲宽,则天下疑而不服,伤陛下之圣孝矣。
大臣者敢为开陈末减,则是朋奸养交,面谩不忠,视之罪,无所重轻,必不见容于天下矣。
臣等愿尽行公议,无屈祖宗之法,以失威柄。
威柄一失,则奸邪强骜,无所忌惮,后时有不可制之悔,于此不得不慎,以防微杜渐也。
伏望圣慈以其事下有司,议正其罪,为今日戒,为后世训。
取进止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七 与梁焘同言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准《名例律》,十恶,六曰大不恭,注谓指斥乘舆,情理切害者。
准《职制律》,指斥乘舆,情理切害者斩。
准《名例律·议请减赎章》,犯十恶者,不用此律。
一、宰相丁谓崖州司户参军
一、前枢密副使孙沔节度副使宿州安置。
一、前参知政事吕惠卿节度副使建州安置。
右,臣等早来延和殿伏蒙宣谕,令具行遣比附条例密奏。
臣等略具合用律法,及责降大臣故事,备录如右。
臣等窃谓三人之间,丁谓之责最重,然其所犯,亦非蔡确之比。
伏乞圣明,更赐参酌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八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昨日延和殿进对,尝论彭汝砺营救蔡确事,伏蒙宣谕,以谓「卿等错会汝砺所言,与卿等一般」者。
臣虽已具汝砺朋附之实,面奏其略,尚恐陛下未知群邪交结之详。
缘此事正系是非邪正之机,不可不察,须至辨析,上烦圣听。
臣伏见彭汝砺曾肇同为中书舍人,公然结党。
范纯仁既是本省官长,日得相见,朝廷密命,无不关预。
而又汝砺亲弟汝霖娶李常之姨女,庙堂之论,悉使传播。
御史台表里通同,殊无公道,窥伺执政之意,旋立议论。
纯仁所欲,虽违法害义,无敢纠驳。
稍异己者,则必承望风指,连章绳治,皆有实迹,未敢尽举,姑以蔡确之一事,试为陛下陈之。
向者吴处厚缴进诗,其徒大惧,巧言救解,情态万状。
纯仁备位宰相,见无礼于君亲,不以疾恶为心,乃谕汝砺曾肇,以为告讦之风渐不可长。
汝砺等既闻其语,即时传报李常,是以御史台依违观望,不复按劾。
及见朝廷已有行遣,方始备礼一言。
汝砺辄奋强狠,妄进邪说,虽其大概不敢主,然而深意全罪处厚
臣窃谓以诗为可罪邪,则自有台谏官论列;
若以诗为不足治邪,则臣等岂敢违犯公议,辄形诬奏?
进退之间,皆不预中书舍人之事。
汝砺出位进疏,惟以长告讦为说;
至于睥睨两宫,悖逆不道,则欲置而不问。
汝砺贪与蔡确为地,而不顾君亲之大伦,僭乱之基渐。
此乃朋奸罔上,徇私立党,而陛下谓之与臣言一般,窃恐圣心未之察也。
臣闻汝砺曾肇同受纯仁之指,而阴险奸贼,不肯自发,故使汝砺先次进言。
继闻臣等极力攻击,陛下已赐听纳,遂不复言。
然而交构之迹,󲦤绅无不知者,独其党人为之讳耳。
愿陛下以臣之论,详览汝砺之疏,则奸人之情状必不能逃于圣明之鉴。
臣伺候断遣蔡确了日,当节次具状,劾奏奸党,乞行窜逐。
惟陛下乘不可失之机,特行英断,使邪正分别,朝廷清明,臣虽殒首,亦无所恨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九 与梁焘吴安诗同言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七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等窃闻蔡确已有责命,舍人彭汝砺封还词头,不肯草制者。
臣等窃谓之罪恶,本天下之所共疾,不容更有异议。
汝砺侍从论思之列,不以君亲为念,沮格诏旨,奋力营救。
臣等前日进对之际,固已言其朋党之状,观今日之举,可验有实。
伏望陛下诛其奸意,重行贬黜,庶分邪正,以肃中外。
〔贴黄〕臣等伏见治平中王畴枢密副使,是时钱公辅当制,缴还词头,朝廷以为不当,遂责授滁州团练副使
今来蔡确责命与王畴事理不同,汝砺挟奸,不肯草词。
伏望详酌,重赐施行。
仍乞速降指挥,免致惑乱众听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一○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七、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二六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窃闻朝廷以蔡确光禄卿分司南京者。
臣按尝位宰相,辅政亡状,弟硕赃污,罪恶贯盈,本同居,众谓预闻其事。
陛下既不穷治,又贷硕死,仍免决配,惟令编管,以失教为名,止从薄责。
朝廷之恩,亦已极矣。
不知图报,犹怀怨望,作为诗什,辄敢谤讪,罪状显著,法所不赦。
陛下以天地父毋之德,不忍加诛,俾全要领,已出再生之赐。
谓宜投诸四裔,以禦魑魅,而尚玷卿列,仍居善地,中外之论,皆谓失刑。
臣尝以赏罚者,人君之大柄,祖宗所以公天下而立之,圣子神孙亦必以至公守之,不可失也。
伏惟太皇太后陛下保佑圣躬,恩德隆厚,而悖逆不道,妄有诋斥,人神之所共怒,覆载之所不容,今来责命太轻,未厌舆议,非惟失祖宗立法之意,亦恐伤陛下孝治之风。
伏望圣明,更加详虑,早行窜殛,以慰人望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一一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七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近以蔡确责命太轻,尝具论列,今已累日,未奉指挥
臣伏见之朋党,太半在朝,大臣之间,亦有阴怀向背,假托义理,巧进邪说,协力营救者。
虽圣心先定,必不为流言之所惑,而后命淹留,未快公议,再烦天听,仰冀采纳。
臣闻自古乱臣贼子之为害,皆非一朝一夕之故,良由上下怠忽,辨之不早,日复一日,养成祸胎。
是以先王礼制,虽齿路马与蹙其刍者,莫不有诛,非刍为可贵,而马不可齿,盖君臣上下之分,所当致严,而将折天下奸雄桀骜之气于未然之前也。
无礼于君亲,非可宥之过,虽悖逆不道,自取罪矣,亦朝廷威令不行,政尚姑息,容养辈,使至于此。
而辅弼大臣犹为救解,欲望朝廷尊严,朋邪歛迹,何可得也!
愿陛下深察奸党,慎无轻听,早行四凶之窜,以慰天下之望。
蔡确作诗讥讪事奏(一二 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· 刘安世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四二、《尽言集》卷九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二八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一七八
右,臣今月二十四日延和殿进对,尝论蔡确朋党事,虽粗陈大概,而臣内有诚恳,未能尽达天听,事体至重,不可不忧,惟陛下无惮烦而详览焉。
臣闻蔡确、章惇、黄履、邢恕四人者,在元丰之末,相与交结,号为死党
惇、确执政倡于内,履为中丞,与其僚属和之于外,恕立其间,往来传送。
天下之事,在其掌握,公然朋比,傍若无人。
以至先帝厌代,圣上嗣统,四人者以谓有定策之功,眩惑中外,无敢与辨。
司马光被用,奸人惧其为己之害,乃使惇于上前,极口诋毁。
陛下以惇无人臣之礼,逐之于外。
又以弟硕赃污事发,亦罢宰相
履、恕坐事,相继外补。
既而惇在苏州,肆为不法,强以贱价夺民之产。
安州,不自循省,作为诗什,谤讪君亲。
臣窃谓惇、确所以桀骜狠愎,无所畏惮者,盖四人从来更相称誉,自谓社稷之臣,心有所悖,故敢如此。
若不早为辨正,以解天下之惑,臣恐异日必为朝廷之患。
臣迹虽疏远,不知先帝传位之详,然󲦤绅士大夫间亦尝讲闻其略,今试条析,为陛下言之。
臣闻元丰七年秋宴之日,今上皇帝出见群臣,都下諠传,以为盛事。
明年三月神考晏驾,众谓前日之出,已示与子之意,其事一也。
自先帝违豫,岐、嘉二王日诣寝殿候问起居。
及疾势稍增,太皇太后即时面谕,并令还宫,非遇宣召,不得辄入。
有以见圣心无私,保祐慎重,其事二也。
建储之际,大臣未尝启沃,而太皇太后出皇帝神考祈福手书佛经宣示执政,称美仁孝发于天性,遂令草诏,诞告外庭。
盖事已先定,不假外助,其事三也。
陛下听政之初,首建亲贤之宅,才告毕功,二王即日迁就外第,天下之人莫不服陛下之圣明,深得远嫌之理,其事四也。
臣之所闻,大略如此。
太皇太后圣虑深远,为宗庙社稷无穷之计。
彼四人者,乃敢贪天之功以为己力,臣虽愚陋,心常疾之。
司马康赴阙,邢恕邀至河阳,燕语之次,称赞等不已。
探其微意,类皆捭阖,盖欲京师,传达在位,阴与等,谋为复用之计。
朋党害正,一至于此。
臣窃谓惇、确用事十年,小人党与,内外结固,造作奸言,欺惑愚众。
臣恐岁月浸久,邪说得行,离间两宫,有伤慈孝,则辈万死何补于事。
伏望陛下起福于无形,防患于未兆,明诏执政,及当时受遗之臣,同以亲见策立今上事迹,作为金縢之书,藏之禁中,又以其事之本末,著之实录,然后明正四凶之罪,布告天下。
蔡确近以贬窜外,所有章惇、黄履、邢,欲乞并行废斥,屏之远方,终身不齿。
所贵奸豪弭息,它日无患。
惟陛下取臣千虑之得,少赐留听,不胜幸甚。
欲令开封府发遣蔡确事奏元祐六年八月 宋 · 吕大防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七二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六四
早来帘前议,欲令开封府发遣,恐致喧渎,且令告示。
蔡确怨愤不逊讥讪君亲奏元祐四年五月 宋 · 吕大防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七二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二四七、《宋会要辑稿》职官六七之四(第四册第三八八九页)
昨者建储一事,当时众臣寮佥书所批圣旨月日次序,事理甚备,文字尽在中书,兼已关实录院编记分明。
小人乃欲变乱事实,辄生奸谋,以图异日徼倖之利。
今来又非朝廷寻事行遣,自是怨愤不逊,讥讪君亲,公议所不容,台谏二十馀章。
陛下方行之,命下之日,咸知朝廷有典刑也。
蔡确黄履定夺卫州运河及疏浚黄河利害异同诏熙宁十年五月庚午 北宋 · 宋神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四七五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二八二
侍御史知杂事蔡确、知谏院黄履定夺卫州运河及疏浚黄河利害异同,理曲不实之人,劾罪以闻。
如合就案验,辍官一员及取旨,遣内侍同往。
蔡确参知政事元丰二年五月戊子 北宋 · 宋神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四八六、《宋宰辅编年录》卷八
卿辅之任,为朕股肱。
唯高谋博识,可以济太平之功;
惟同德一心,可以成天下之务。
居尝遴选,允谓才难。
具官蔡确学足以造微,智足以适变。
向繇禁近,遂长宪台
绳愆纠缪,而多所赞襄;
指佞弹邪,而无所回隐。
维持大法,以尊君爱民为心;
排沮异端,以陈纪立经为务。
询求列位,尔实忠嘉。
断自朕心,进参大政
夫惟以公灭私,则无朋淫之毁;
以忠事上,则有辅德之休。
祗服训辞,往钦朕命。
蔡确右相元丰五年四月癸酉 北宋 · 宋神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五○五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五七、《宋宰辅编年录》卷八
门下:朕量材授位,常跂商周之哲王;
称事任人,犹愧汉唐之盛际。
法坏既久,官隳莫兴。
后先夺伦,小大失当。
循名核实,方新万化之原;
考古验今,大正百年之弊。
将仰成于宰弼,爰妙简于俊良。
乃先涣号之颁,以竦治朝之听。
太中大夫参知政事、同译经润文使都大提举三馆秘阁抄写校勘书籍、上轻车都骑、清河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、食实封四百户蔡确,靖密无贰,裕和有容。
自其初时,由朕所识;
洎历近选,靡劳弗宣。
尝总中司,肃纪纲之颓废;
入陪大政,罄夙夜之赞襄。
朕方分职以驭群臣,因能而裁庶位。
图事慎始,非专心致思不能起天下之功;
立政惟人,非聚精会神不能成天下之务。
畴若予采,莫如汝贤。
宜升揆席之崇,兼列侍班之峻。
仍增勋秩,陪衍户封,劳绝一时,望隆百辟。
于戏!
惟厚德可以仪刑风俗,惟小心可以励相邦家。
燮调阴阳,四时乖错,则汝之责;
兴正法度,庶工隳旷,则汝之羞。
往坚乃诚,以永厥誉。
可特授依前太中大夫、守尚书右仆射、兼中书侍郎、加上柱国食邑七百户、食实封三百户,主者施行。